Search

上午在社區樓下巧遇女兒跟我孩子唸同校的媽媽,她的孩子初次上學,因為發展都很超前,適應上完全沒問題,甚...

  • Share this:

上午在社區樓下巧遇女兒跟我孩子唸同校的媽媽,她的孩子初次上學,因為發展都很超前,適應上完全沒問題,甚至做得比要求的更好很多。

但上午她跟我說,孩子上週開始哭了。

我以為是發生什麼事,了解之後,原來是屬於「哭後面」的類型。

發展好,所有動作都能跟上,還能有餘裕觀察四周,把教室玩具都玩過一遍,然後呢?這些大概花一個月,一個月把環境摸熟以後,就開始覺得,還是跟媽媽在一起比較好玩。

從此每天哭著要求媽媽一起跟她去上學。

每個母親的煩惱真的都不一樣,能力好的也有她們不同的壓力,我聽她談到「減輕孩子的痛苦」。

孩子在群體遇到挫折,身為母親一定義無反顧先捍衛孩子,因為我們理解,所以能無條件包容,因為我們的包容,而不理解為何群體裡的他人無法包容,於是產生衝擊跟碰撞。

栗寶剛上這間學校時,我很老實交代他的分心狀況,跟老師溝通,申請巡輔,開iep,我想,都這樣做了,校方跟老師,應該都很理解並且能支援了吧。

但他在校依舊風風雨雨,中班時有陣子我都好怕翻開聯絡本。

社團裡很多家長會抱怨,我開學前就跟老師和輔導室開過會議,很詳細告知孩子狀況了!老師卻還是無法多一點同理,還是嚴格要求......

其實很簡單:
我們要求這個世界格外包容,是基於什麼條件?真覺得手上拿一本手冊或評估單,全世界就會自動讓開借過?

這不是一個友善弱勢的環境,所以不要真的讓自己以弱勢的姿態應對世界。

小班時,我會跟老師溝通,擔心她沒有與分心孩子互動的經驗,還在聯絡本,用信紙,寫很多教戰守則,希望老師能快速掌握要訣,讓孩子能進步。

我做這些,其實只是一個目的:就是剛剛在樓下遇到那位家長所說的「減輕孩子的痛苦」。

到底有沒有減輕?
或多或少吧。

我覺得,更多是安自己的心而已。
孩子沒有因為我寫的「情書」而更快進步多少。

親師溝通絕對是孩子成長過程裡,家長必修的一個學分,尤其是一個分心的孩子的家長。

像我這樣駑鈍之輩,沒有經歷過失敗的路,就不會甘心走正確的路,天生毛多難搞不聽話,註定要多辛苦。

幸好還沒笨到堅持錯誤到底,孩子上大班以後,狀況好很多,我跟老師之間也建立了一種良性互動,媽媽不再懼怕聯絡本,就算有寫字,大部份也都是正面的評語。

上週,久違的看見老師落下負面評判,文末表示,需要請媽媽協助。

這類讓媽媽心蹦蹦跳的評語,我有分等級,小班是10級,天崩地裂;中班是7級,南亞海嘯;到了大班,約莫3級,無災小型颱風。顯示媽媽的心臟越來越強,其實也是孩子越來越進步。

好,回歸正題,老師主要訴求是,孩子中午午睡時間玩衛生紙,撕成小塊丟得到處都是,老師講過,隔天又再犯。

第一時間,媽媽覺得,他就睡不著啊!
從小班不是跟你們說了?為什麼不幫忙想辦法,而是一再而再要拿他不午睡事情來說事?

因為不午睡延伸的問題很多,小班是會掀被子打擾同學,會說話干擾,會跟同學玩,跑來跑去,到躺著自己玩,但說話吵到人,現在又是撕衛生紙。

我以一個母親的立場,會覺得,孩子睡不著,他也很辛苦,芬蘭的孩子不午睡,有專任老師陪伴去操場玩,學校無法好好處理睡不著的孩子,就只會數落他們不午睡又做了什麼,真不人道。

看看以上,是多巨大的負面能量?

這樣的負面想法,讓我在內心翻轉了兩天,我覺得撕衛生紙已經是孩子能想到最不吵人的辦法了,還要他怎樣?四處丟就請他清理好就好,不是嗎?

所以才說,母親的愛是自私。

不知為什麼,第三天我突然想到,如果我不是陳X中的媽媽,如果我是其他孩子的媽媽,我怎麼看這件事?

我女兒在學校都好好午睡,但他們班有一個男生總是不睡覺一直搗蛋,老師拿他沒辦法,家長好像也不管的。

很遺憾,這裡不是芬蘭,而且我們一輩子也都不會去芬蘭就學,我們就讀學校的資源,就是這樣,所以多想別人有多好我們多不好,都是沒必要的。

今天我們把孩子送進這個群體,就是要適應跟尊重這個群體的規則,如果每個人都搞一點特別,何須要群體規則。

再說到撕衛生紙,好好的衛生紙,拿來浪費,本來就是是一件不對的事。

但我不準備罵我的小孩,我是這樣跟小孩切入⬇️

我當時很親愛的抱著他,跟他說:
栗寶啊,你在學校有時候中午睡不著,很無聊齁?
對呀!

那怎麼辦?你中午很無聊都做什麼?
我都拿東西玩啊!拿棉被玩戰鬥遊戲啊....

是喔,這樣不就會不小心太大聲,同學會聽到吧?
對啊!

那你有想到不發出聲音的遊戲嗎?
沒有。

都沒有嗎?
沒有沒有,都沒有。

不是有撕衛生紙玩?撕衛生沒聲音,你好聰明。
哈哈,對啊!

只是地球快死掉了捏,衛生紙拿來浪費有點不太好捏......,你可以想到其他沒有聲音的玩法嗎?
嗯......(很努力想.....)

我們一起來想想還有什麼玩法可以沒有聲音。
麻麻我想到了,我跟他們玩(伸十指)。

嗯,手指頭不會出聲音,那有沒有可能你的嘴巴會幫他們配音,配太大聲啊?
小孩氣音說話:那我這樣說,她們就聽不到,可是我自己還聽得到....,嘻嘻......

我說他好棒,然後就結束談話了。

孩子大班,我學會了承接老師拋擲出一個訊息時,不需要太放大成是在指責我孩子不好,更不需要因此遷怒孩子,責罵孩子。老師只是告知事實,我們要選擇用什麼樣的方式跟態度跟孩子互動,那是我們要為親子關係努力多少的選擇。

跟孩子談完,我在聯絡本輕輕寫上:
有跟X中溝通了喔~😊

老師回覆:謝謝媽咪協助喲!😃

只有孩子自己成長了,才有可能真正「減輕他的痛苦」。

放手不容易,它是繞過千山萬水後的心甘情願。

記者老梁:成長就是一場痛.....,報導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小蝦麻麻的育兒日誌。
View all posts